第十一章 鋒芒初露 (2)
關燈
小
中
大
讓白家的老太爺白鷹大為惱火。
白鷹對這個孫女最是疼愛,視之為掌上明珠,可是這些日子來先是伏牛山的栲栳幫欲劫持孫女,現在又是太白頂的人,這使多年不問家務的白鷹也動了殺機。
林渺此次是救白玉蘭的功臣,自是受到白家熱情的歡迎。在白家這種求才若渴之際,林渺的出現,倒確實引起了白鷹註意。
白鷹得知林渺似乎與小晴的關系很好,更是高興,至少這樣更能夠拉攏這個年輕人。他亦是人老成精,知道如何籠絡人心,是以他倒很樂意讓小晴拴住林渺。
當然,這只是白鷹自己的想法,林渺是否會如此想卻是另外一回事。
“年輕人,你想要什麽獎賞?”白鷹親自召見林渺,可謂是對林渺極為優待了。作為一個家丁,得白鷹如此之問,更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白鷹已經知道林渺的來歷,乃是朝中的欽犯,但這一切已經不重要,反而使得白家更重視這個人。
林渺倒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他需要什麽獎賞呢?望著這位臉如鐵鑄、須發斑白的老者,他猶豫地望了一下白玉蘭,但白玉蘭只是含笑望著他。
“保護小姐安危是小的職責,何談獎賞?小人無所求!”林渺肅然道。
“呵呵……”白鷹捋須而笑,朗聲道:“很好,居功不傲,你知道為什麽老夫要親自召見你嗎?”
林渺搖了搖頭,道:“老太爺的心意,小的不敢亂猜,而且也猜不到。”
“老夫見你,只是想看看你這個可以與南陽第一俊傑劉秀稱兄道弟的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白鷹的話讓林渺吃了一驚,心下愕然,忖道:“誰說我跟劉秀稱兄道弟了?”
“鄧禹今日也來了唐子鄉,此刻正在敝府作客,他聽說你在這裏,甚是歡喜,這些都是他說的。”白玉蘭突然開口道。
“鄧禹來了?!”林渺大愕,隨即大喜,竟失聲反問。
白玉蘭和白鷹諸人不由得都笑了,他們倒不會怪林渺的失禮之處。自林渺的表情之中,他們可以看出林渺的身分絕沒有假,而傳聞鄧禹、林渺、劉秀這三個人的關系特殊也絕不會有假。
“不錯,待會兒老夫便可讓人帶你去見他,不過,老夫很希望你能夠留在我湖陽世家。當然,如果你執意要離開這裏,與鄧禹另行發展,老夫也絕不阻攔,畢竟,年輕人有自己的主見。”白鷹突然極為客氣地道。
林渺不由得微怔,白鷹說得竟如此直截了當,而且此話自湖陽世家老太爺的口中說出來,其分量自是更不容小覷,也讓林渺感到這個老人對他所抱的期待極高極大,如果他仍要離湖陽世家而去的話,那確實對不起這位老人的知遇之恩了。
“老太爺何說此話?蒙老太爺賞識,林渺便是肝腦塗地也要為湖陽世家出力,古人有士為知己者死,林渺一介草民,得太爺、小姐和老爺看得起,豈是不知感恩之輩?”林渺表情肅然,語態誠懇地單膝跪地道。
“呵呵……”老太爺白鷹起身伸手相扶,歡喜地拍了拍林渺的肩頭,對他似乎甚是喜愛,道:“好,以後湖陽世家便是你的家,不必自稱小的之類了,待會兒和鄧禹聊過之後,便讓玉蘭帶你來見我,我有事想找你談!”
“謝謝太爺賞識,林渺知道該怎麽做!”林渺誠懇地道。
白鷹點了點頭,道:“很好,讓玉蘭帶你去見鄧禹吧!”
鄧禹依然是那般神彩飛揚,舌辯如簧,白府之中的許多食客及幾位南陽的豪客也在客廳之中。
林渺很遠便聽到了鄧禹的辯論之聲,他早就知道,鄧禹在宛城之時便已是南陽有名的才子,與劉秀同游長安,可謂滿腹經綸,文武全才,在南陽之地有很多人都極為推崇其才學。盡管他年紀輕輕,可是無論到哪裏都受到上賓的禮遇,包括湖陽世家也不例外。
“不知鄧公子對今文經學又有什麽高見呢?”有人問道。
“我在長安之時,曾聽劉歆大夫談過這樣一些話,不妨說給大家聽聽,‘往者綴學之士思廢絕之闕,茍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疲老脯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殘,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嫉妒,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我覺得這段話講得非常精辟,今文經學派於繁瑣說經的同時,甚至疲老不能究一經,抱殘守缺,目光短淺,死抱著師法,拒絕進步……”
“鄧公子說得太武斷了一些吧?難道董仲舒大宗師也是抱殘守缺,目光短淺,拒絕進步嗎?”一人有些憤然地打斷鄧禹的話道,他乃是南陽大儒董儀。
客廳之中的許多人都知道董儀乃是董仲舒大宗師的後人,極推崇今文經學。誰都知道鄧禹的話激怒了這位大儒,事實上客廳之中仍有許多人都崇尚今文經學,鄧禹這番話,確使許多人聽起來極為不舒服,但也有幾個向往古文之經學,因此對鄧禹之說大感快慰。
“董仲舒大宗師當然不是抱殘守缺、目光短淺、拒絕進步之輩。”眾人正在擔心鄧禹如何解釋的當兒,自客廳門外傳來了一陣極為洪亮的聲音。
白玉蘭和林渺及小晴大步行入客廳,說話之人竟是林渺。
白玉蘭本來對鄧禹那一番話大為震動,卻沒想到身邊的林渺竟然突地開口,人未入門,聲音已經送了出去,一時之間,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說。
林渺與白玉蘭步入客廳,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來是因為林渺的話,二來是因為白玉蘭那虛掩於輕紗之後的絕世姿容。
鄧禹一見林渺,不由得大喜,立身快步相迎,竟不理白玉蘭的問候,與林渺搭肩激動地道:“想不到你仍活在世上逍遙自在,也不知騙得多少人為你傷心,真是該罰三壇烈酒呀!”
“本來已見到閻王的面了,但想到鄧兄那裏還有三大壇烈酒沒喝,一不小心又活了過來,所以請鄧兄那三壇烈酒不要這麽快給我喝了,否則下次要見閻王就沒有牽掛,那可真去了!”林渺再見故人,心懷大暢,擁著鄧禹的肩頭爽朗地笑道。
白玉蘭本來對鄧禹未理她的問候有些微惱,可聽得林渺和鄧禹這有趣的對話,不由得掩口笑了起來。
客廳之中本來氣氛極為尷尬,可林渺這一句話把大家全逗樂了,便是董儀也為之莞爾。當然,這是因為林渺肯定了董仲舒的大宗師地位,算是為他先祖挽回了一些顏面,因此對林渺倒多了幾分好感。
鄧禹見林渺答得有趣,也不由得啞然失笑,拉著林渺道:“兄弟便坐到我身邊吧。”
“恭敬不如從命!”林渺望了白玉蘭一眼,見白玉蘭沖他笑了笑,也便放心地坐到鄧禹的身旁,只是他有些不明白,何以客廳之中聚著這許多人?
“林渺見過各位先生,不知廳中有此盛事,貿然而至,打斷諸位的話題,實是深感歉意。”林渺客氣地道。
眾人見林渺與白玉蘭一起出現,而又與鄧禹如此親密,雖然深感此人名不見經傳,卻也不敢存半點小覷之心。
白玉蘭的座位在鄧禹諸人的對面,那可算是主人的席位。
白玉蘭對林渺的表現有些訝然,在這種舞文弄墨的場合之中,林渺似乎也毫不怯場,一般的武人在這種只有儒士相聚的環境中,很難應付得體,除非他自身對這類知識很有底蘊,便像鄧禹那樣,文武雙全。相對來說,鄧禹的文采比其武功要出名得多,盡管許多人說他是個高手,但僅是相對而言。可是林渺出身於市井,難道也會和鄧禹那般才高八鬥?這使白玉蘭對林渺更是有些高深莫測了。
事實上,白玉蘭確實對林渺有些高深莫測之感,最初見到的林渺與此刻所見的林渺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林渺似乎每天都在改變,從內在的氣質和氣勢上的變化,這種變化讓人有些吃驚,可又似乎是情理之中。
總在特別的時刻,林渺卻總有驚人之舉。
小晴的目光始終停留在林渺和鄧禹身上,對於林渺的這些異常,惟有她表現得最為平靜,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
“我倒要請教一下,鄧公子剛才那番話有何立論?”董儀仍然無法對鄧禹剛才的那番話釋懷,舊事重提道。
白玉蘭神色也為之一肅,鄧禹剛才對今文經學加以大力拼擊,她倒想聽聽鄧禹有何高見。
鄧禹淡然一笑,目光卻自白玉蘭掃過,再落到林渺身上,不由得悠然問道:“剛才阿渺話未說完,相信阿渺定有高論,你先說說,看我們的見解有什麽不同之處。”
眾人不由得都感訝然,誰都沒有想到鄧禹竟會將這個問題推到林渺的身上,而眼前的林渺只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知道者也頂多只是知其乃殺害宛城都統之子的欽犯。不過,眾人心知肚明,網剛才林渺確實曾接過董儀的話題,而且此人又與白玉蘭同來,應該不會是簡單等閑之輩。
白玉蘭和小晴是知道林渺底細的,也不相信以林渺那出身市井身分的低層人物會對這今文經學的儒家學說有什麽高深的見解。要知道,坐在這客廳之中的人物無不是滿腹經綸的大儒,這些人有的是湖陽世家的客卿,有的是湖陽大儒,若是林渺的立論難以立足,只一聽就知道,她們倒為林渺的處境感到為難起來。
林渺見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他,不由得笑了笑,自若地放下手中的茶杯,道:“我剛才聽了鄧兄的一番話,深有同感,雖然劉歆助紂為虐,助王莽謀逆漢宗江山,但此人確實是學識過人,見地別具一格!”說到這裏,頓了一下,林渺的目光一絲不漏地將廳中每個人的表情捕捉了下來。
董儀的臉色很難看,在座的也有幾人神色不太自然,林渺此話分明表示劉歆和鄧禹的見地是對的,也便是說今文經學抱殘守缺……那幾位熱衷於今文經學之人聞言自然神色不自然,但誰都知道林渺話還沒有說完,同時他們也不能不讚同林渺對劉歆的評價。
劉歆之才乃是天下公認,也可算是一代宗師級的大儒,其文采可稱是同代人的表率,自然沒有人敢否認劉歆。同時,廳中眾人對林渺稱其為助紂為虐也大感愕然。
白玉蘭對林渺的話並沒有多大的驚訝,只是耐心地等待著林渺說出下文。
“在今文經學之中,百餘年來,成就最高者,莫過於董仲舒大師!”林渺又道。
董儀臉上這才有了半絲笑容,林渺對他先祖的肯定,而且說是成就最高者,這怎不讓他感到自豪?
“董大師的大一統思想實是聚古今之大成,融百家思想而成。其實,孔子、墨子、孟子都曾有過這種新的一統意識,梁襄王曾問孟子:‘天下烏定乎?’孟子說:‘定於不嗜殺人者能一之。’這個‘一’便是大一統,只是那時仍沒有董大師這般明確地提出。雖然這種思想只是迎合了帝皇掌權者,但是這也是人民的需要。惟天下一統,施政者仁,才能讓百姓免受戰火之災,安居樂業。惟道德倫理一統,方能使百姓、官吏相敬相愛,和睦不相侵犯,使天下得以太平,生活得以安穩。所以我很敬仰董大師!”
林渺侃侃而談,只讓所有人都目泛奇光,雖然林渺仍未完全解釋自己的立論,但他從剖析別人思想入手的敘述方式卻吸引了所有人的註意力,而且剖析之精辟便是那些看不起今文經學的人也無法反駁。
林渺的評析客觀而切實,又引孟子與梁襄王之對話,更說孔子和墨子也曾有過這樣的意識,這話也並不假。而林渺將董仲舒比孔子、孟子諸人,使得董儀心中更是歡喜,對林渺好感大增。
白玉蘭的眸子裏閃過一絲異樣的神彩,林渺那種傲然而灑脫的神態與那深邃又似乎帶有野性的眼神,讓她內心莫名地為之顫動。她倒希望林渺快點說出自己的高見,同時又覺得林渺有些像某個人,可又說不明白。
鄧禹也微訝,林渺的陳述比他想象的還要精彩,便是他也忍不住想知道下文,看林渺怎樣把話題引述過去。
“董大師的大一統思想確實是不朽的思想,這一點在他的《春秋公羊學》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大師在向武帝獻策時曾說:‘《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理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法制多變,下不知所守。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統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不知大家是否讀過這段話?”林渺突地問道。
董儀點頭,同時也有數人點頭應和,因為這段文字只要是崇尚今文經學者,都必讀。
“如此說來,何以林公子認為今文經學是抱殘守缺、目光短淺呢?”有人問道。
“每家學說有其利也有其弊,包括董大師的《春秋公羊說》,諸位若讀過《禮記·中庸》,應知其中有:‘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日月之代明,萬物並孕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教化,以天地之所以為大也。又曰:惟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智……薄博淵泉,而時出之。薄博如天,淵泉如地……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這之中的大一統思想,把‘大’神化了,董大師也不免未曾摒棄這個神化的思想,不只是把皇帝當權者神化了,亦把它的道德規範也神化了。當然,這種思想並沒有錯,但由這種神化的精神所引出的東西卻成了問題。”林渺端起茶杯輕啜了一口,神態有種說不出的優雅,倒似乎他此刻已成了一代大儒,正在教化眾生,正在傳道授業。
眾人全都默然傾聽,林渺這種信手拈來的引用再加上其抑揚頓挫的聲音,配以沈穩而傲然的表情,使人對其思想有種深信不疑的感覺,覺得他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至理而無可辯駁。
“那林公子所稱引出的弊端又是什麽呢?”董儀心情也平靜了下來,因為林渺所說確實是事實,而所引用之話他也並不陌生,其中思想亦確如林渺所說,但他並不認為有什麽錯,在他眼裏,君權至上,神化又有何不可?
“這種思想神化對於一統只有利而無害,使人們更擁君、擁政,會使天下政局更穩,但是一種思想如果神化,只會使他更易引入歧途,易生出虛無飄渺之學說,一旦學說脫離了實際,往往會誤導人們走入一種死胡同,而今文經學的信徒們卻茫然不覺,盲目地信奉師法、家法,也使其思想脫離實際越來越遠。比如,最初董大師的大一統思想只是想用以鞏固皇權,安寧天下,可後來學習者卻忘了經學本身的宗旨,一味尋求經學文字之間的意義,且眾說紛紜,以至於現在的今文經學,一味地繁瑣說經,一經說到百餘萬字,少也有數十萬字,令人生厭。這使神化的思想更為虛渺,什麽求雨呀,止雨呀,更有甚者,以孔子名義胡亂捏造……這些從實際之中不難看出,朝中提倡今文經學者無不是吹捧阿臾之輩,他們已無法在思想上真正像董大師那樣開創一派,只好撕下臉皮做些讓人唾罵之事,而今文經學也是在他們手上不斷糟塌,實在是讓人為之惋惜!”林渺悠然嘆道。
這番話只讓在座的每一人都大為動容,雖然林渺的立論並不全面,但其就事論事、舉出實例也使人無話可駁,而且,他並不是全面駁斥今文經學,而是指出這只是今文經學學者的過錯,使人感到林渺評斷中肯而又不是刻意攻擊,連董儀也為之心服。縱觀今日之世,今文經學的儒生無什大成之人,可見其末落之勢,他也不得不承認林渺一針見血的評論。
“林公子認為今日之今文經學是虛無之學了?”有人問道。
“也不全如此,但大部分已是如此了,其經文繁瑣,卻無多少實質的東西,劉歆所說:‘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我已在今日所著之今文經學之中找不到新東西,而景帝大會白虎觀,正是總結今文經學的大好機會,但今文經學的博士和儒生竟沒有人能把這個任務承擔起來,這難道說不是一種悲哀嗎?難道不可以說明什麽嗎?”林渺反問道。
廳中眾人頓時啞口無言。
“好,好……”鄧禹首先拍掌讚道。
白玉蘭和小晴也鼓掌附和,廳中另有幾位崇尚古文學的大儒也頷首稱好。
“聽林公子一席話,實在是暢快之極,若有機會,還請林公子和鄧公子前往老朽府上一座!”一名與董儀並座的老者捋須歡笑道。
“鄭老莊主客氣了,鄧禹若有時間定當拜訪!”鄧禹客氣地拱手道。
林渺亦連忙稱謝,他其實對廳中之人都不甚熟悉,只好唯唯諾諾地應稱。
白玉蘭見他那樣子,差點笑出聲來,忙介紹道:“這位是聞名南陽的大儒鄭芝先生,乃前朝大學士。”
“噢,久仰久仰。”林渺恍然。
“不知林公子師法何家呢?”鄭芝客氣地問道。
“晚輩自幼隨父讀過幾本聖賢書,應算是家傳之學。”林渺客氣地道。
“不知令尊大人是……”鄭芝又問道。
“家父乃市井小民,說出來先生也不會知道。”林渺坦然自若地笑答道。
“那林公子可聽說過‘林策’其名?”鄭芝突然問道。
林渺一震,有些訝然,回答道:“正是家祖父,難道與先生曾相識?”
鄭芝笑了笑道:“難怪林公子有如此才情。不錯,老夫確實曾與令祖父有過兩面之緣,最後一次相見是令祖父去參加百虎觀大會之前,我曾向他求教。後來令祖父去參加白虎觀大會後,便再無緣得知其下落,卻沒想到今日遇上故人之孫!”
“哦,原來令祖父當年也曾參加過白虎觀大會。”董儀和在座的諸人皆大訝,包括白玉蘭,但惟有林渺苦笑,他可不知道這些,他生下來才五歲,爺爺便去世了,父親也自那時開始消沈,仕途不得志,家業被敗,他也便開始了痛苦的童年。對於祖父的往事,他只是偶爾從父親口中聽說一些而已。
白玉蘭得知林渺的祖父曾參加白虎觀大會,自不再懷疑林渺的才學,卻不明白為何林渺會出身市井,按理應該是書香門第才對。對於這一點,不僅是白玉蘭,便是鄧禹也感訝然,知道原因的只有林渺自己,因為他對家庭的沒落感受最為深刻也最為直接,但他卻不會將之告訴這裏的任何人。
鄧禹僅知林渺生在天和街,其父為一窮儒,倒沒有料到其祖父也曾是顯赫一時的大儒。要知道,當年能夠參加白虎觀議事之人都是德高望重、才氣聲名遮蓋一方之儒士,因此林渺雖家境沒落,但其文化底蘊仍然存在。
[註:漢景帝時大會白虎觀,在近兩百年後,由古文學者班固整理,寫出了《白虎通》,把今文經學系統地作了總結。而此時已是在東漢章帝之時,章帝於建初四年,“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深同異,連日乃罷,肅宗(章帝)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白虎觀議奏的規模和經歷的時間,都要超過石渠閣議奏,但這卻是第二次白虎觀大會。]
第 一 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白鷹對這個孫女最是疼愛,視之為掌上明珠,可是這些日子來先是伏牛山的栲栳幫欲劫持孫女,現在又是太白頂的人,這使多年不問家務的白鷹也動了殺機。
林渺此次是救白玉蘭的功臣,自是受到白家熱情的歡迎。在白家這種求才若渴之際,林渺的出現,倒確實引起了白鷹註意。
白鷹得知林渺似乎與小晴的關系很好,更是高興,至少這樣更能夠拉攏這個年輕人。他亦是人老成精,知道如何籠絡人心,是以他倒很樂意讓小晴拴住林渺。
當然,這只是白鷹自己的想法,林渺是否會如此想卻是另外一回事。
“年輕人,你想要什麽獎賞?”白鷹親自召見林渺,可謂是對林渺極為優待了。作為一個家丁,得白鷹如此之問,更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白鷹已經知道林渺的來歷,乃是朝中的欽犯,但這一切已經不重要,反而使得白家更重視這個人。
林渺倒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他需要什麽獎賞呢?望著這位臉如鐵鑄、須發斑白的老者,他猶豫地望了一下白玉蘭,但白玉蘭只是含笑望著他。
“保護小姐安危是小的職責,何談獎賞?小人無所求!”林渺肅然道。
“呵呵……”白鷹捋須而笑,朗聲道:“很好,居功不傲,你知道為什麽老夫要親自召見你嗎?”
林渺搖了搖頭,道:“老太爺的心意,小的不敢亂猜,而且也猜不到。”
“老夫見你,只是想看看你這個可以與南陽第一俊傑劉秀稱兄道弟的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白鷹的話讓林渺吃了一驚,心下愕然,忖道:“誰說我跟劉秀稱兄道弟了?”
“鄧禹今日也來了唐子鄉,此刻正在敝府作客,他聽說你在這裏,甚是歡喜,這些都是他說的。”白玉蘭突然開口道。
“鄧禹來了?!”林渺大愕,隨即大喜,竟失聲反問。
白玉蘭和白鷹諸人不由得都笑了,他們倒不會怪林渺的失禮之處。自林渺的表情之中,他們可以看出林渺的身分絕沒有假,而傳聞鄧禹、林渺、劉秀這三個人的關系特殊也絕不會有假。
“不錯,待會兒老夫便可讓人帶你去見他,不過,老夫很希望你能夠留在我湖陽世家。當然,如果你執意要離開這裏,與鄧禹另行發展,老夫也絕不阻攔,畢竟,年輕人有自己的主見。”白鷹突然極為客氣地道。
林渺不由得微怔,白鷹說得竟如此直截了當,而且此話自湖陽世家老太爺的口中說出來,其分量自是更不容小覷,也讓林渺感到這個老人對他所抱的期待極高極大,如果他仍要離湖陽世家而去的話,那確實對不起這位老人的知遇之恩了。
“老太爺何說此話?蒙老太爺賞識,林渺便是肝腦塗地也要為湖陽世家出力,古人有士為知己者死,林渺一介草民,得太爺、小姐和老爺看得起,豈是不知感恩之輩?”林渺表情肅然,語態誠懇地單膝跪地道。
“呵呵……”老太爺白鷹起身伸手相扶,歡喜地拍了拍林渺的肩頭,對他似乎甚是喜愛,道:“好,以後湖陽世家便是你的家,不必自稱小的之類了,待會兒和鄧禹聊過之後,便讓玉蘭帶你來見我,我有事想找你談!”
“謝謝太爺賞識,林渺知道該怎麽做!”林渺誠懇地道。
白鷹點了點頭,道:“很好,讓玉蘭帶你去見鄧禹吧!”
鄧禹依然是那般神彩飛揚,舌辯如簧,白府之中的許多食客及幾位南陽的豪客也在客廳之中。
林渺很遠便聽到了鄧禹的辯論之聲,他早就知道,鄧禹在宛城之時便已是南陽有名的才子,與劉秀同游長安,可謂滿腹經綸,文武全才,在南陽之地有很多人都極為推崇其才學。盡管他年紀輕輕,可是無論到哪裏都受到上賓的禮遇,包括湖陽世家也不例外。
“不知鄧公子對今文經學又有什麽高見呢?”有人問道。
“我在長安之時,曾聽劉歆大夫談過這樣一些話,不妨說給大家聽聽,‘往者綴學之士思廢絕之闕,茍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疲老脯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殘,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嫉妒,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我覺得這段話講得非常精辟,今文經學派於繁瑣說經的同時,甚至疲老不能究一經,抱殘守缺,目光短淺,死抱著師法,拒絕進步……”
“鄧公子說得太武斷了一些吧?難道董仲舒大宗師也是抱殘守缺,目光短淺,拒絕進步嗎?”一人有些憤然地打斷鄧禹的話道,他乃是南陽大儒董儀。
客廳之中的許多人都知道董儀乃是董仲舒大宗師的後人,極推崇今文經學。誰都知道鄧禹的話激怒了這位大儒,事實上客廳之中仍有許多人都崇尚今文經學,鄧禹這番話,確使許多人聽起來極為不舒服,但也有幾個向往古文之經學,因此對鄧禹之說大感快慰。
“董仲舒大宗師當然不是抱殘守缺、目光短淺、拒絕進步之輩。”眾人正在擔心鄧禹如何解釋的當兒,自客廳門外傳來了一陣極為洪亮的聲音。
白玉蘭和林渺及小晴大步行入客廳,說話之人竟是林渺。
白玉蘭本來對鄧禹那一番話大為震動,卻沒想到身邊的林渺竟然突地開口,人未入門,聲音已經送了出去,一時之間,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說。
林渺與白玉蘭步入客廳,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來是因為林渺的話,二來是因為白玉蘭那虛掩於輕紗之後的絕世姿容。
鄧禹一見林渺,不由得大喜,立身快步相迎,竟不理白玉蘭的問候,與林渺搭肩激動地道:“想不到你仍活在世上逍遙自在,也不知騙得多少人為你傷心,真是該罰三壇烈酒呀!”
“本來已見到閻王的面了,但想到鄧兄那裏還有三大壇烈酒沒喝,一不小心又活了過來,所以請鄧兄那三壇烈酒不要這麽快給我喝了,否則下次要見閻王就沒有牽掛,那可真去了!”林渺再見故人,心懷大暢,擁著鄧禹的肩頭爽朗地笑道。
白玉蘭本來對鄧禹未理她的問候有些微惱,可聽得林渺和鄧禹這有趣的對話,不由得掩口笑了起來。
客廳之中本來氣氛極為尷尬,可林渺這一句話把大家全逗樂了,便是董儀也為之莞爾。當然,這是因為林渺肯定了董仲舒的大宗師地位,算是為他先祖挽回了一些顏面,因此對林渺倒多了幾分好感。
鄧禹見林渺答得有趣,也不由得啞然失笑,拉著林渺道:“兄弟便坐到我身邊吧。”
“恭敬不如從命!”林渺望了白玉蘭一眼,見白玉蘭沖他笑了笑,也便放心地坐到鄧禹的身旁,只是他有些不明白,何以客廳之中聚著這許多人?
“林渺見過各位先生,不知廳中有此盛事,貿然而至,打斷諸位的話題,實是深感歉意。”林渺客氣地道。
眾人見林渺與白玉蘭一起出現,而又與鄧禹如此親密,雖然深感此人名不見經傳,卻也不敢存半點小覷之心。
白玉蘭的座位在鄧禹諸人的對面,那可算是主人的席位。
白玉蘭對林渺的表現有些訝然,在這種舞文弄墨的場合之中,林渺似乎也毫不怯場,一般的武人在這種只有儒士相聚的環境中,很難應付得體,除非他自身對這類知識很有底蘊,便像鄧禹那樣,文武雙全。相對來說,鄧禹的文采比其武功要出名得多,盡管許多人說他是個高手,但僅是相對而言。可是林渺出身於市井,難道也會和鄧禹那般才高八鬥?這使白玉蘭對林渺更是有些高深莫測了。
事實上,白玉蘭確實對林渺有些高深莫測之感,最初見到的林渺與此刻所見的林渺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林渺似乎每天都在改變,從內在的氣質和氣勢上的變化,這種變化讓人有些吃驚,可又似乎是情理之中。
總在特別的時刻,林渺卻總有驚人之舉。
小晴的目光始終停留在林渺和鄧禹身上,對於林渺的這些異常,惟有她表現得最為平靜,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
“我倒要請教一下,鄧公子剛才那番話有何立論?”董儀仍然無法對鄧禹剛才的那番話釋懷,舊事重提道。
白玉蘭神色也為之一肅,鄧禹剛才對今文經學加以大力拼擊,她倒想聽聽鄧禹有何高見。
鄧禹淡然一笑,目光卻自白玉蘭掃過,再落到林渺身上,不由得悠然問道:“剛才阿渺話未說完,相信阿渺定有高論,你先說說,看我們的見解有什麽不同之處。”
眾人不由得都感訝然,誰都沒有想到鄧禹竟會將這個問題推到林渺的身上,而眼前的林渺只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知道者也頂多只是知其乃殺害宛城都統之子的欽犯。不過,眾人心知肚明,網剛才林渺確實曾接過董儀的話題,而且此人又與白玉蘭同來,應該不會是簡單等閑之輩。
白玉蘭和小晴是知道林渺底細的,也不相信以林渺那出身市井身分的低層人物會對這今文經學的儒家學說有什麽高深的見解。要知道,坐在這客廳之中的人物無不是滿腹經綸的大儒,這些人有的是湖陽世家的客卿,有的是湖陽大儒,若是林渺的立論難以立足,只一聽就知道,她們倒為林渺的處境感到為難起來。
林渺見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他,不由得笑了笑,自若地放下手中的茶杯,道:“我剛才聽了鄧兄的一番話,深有同感,雖然劉歆助紂為虐,助王莽謀逆漢宗江山,但此人確實是學識過人,見地別具一格!”說到這裏,頓了一下,林渺的目光一絲不漏地將廳中每個人的表情捕捉了下來。
董儀的臉色很難看,在座的也有幾人神色不太自然,林渺此話分明表示劉歆和鄧禹的見地是對的,也便是說今文經學抱殘守缺……那幾位熱衷於今文經學之人聞言自然神色不自然,但誰都知道林渺話還沒有說完,同時他們也不能不讚同林渺對劉歆的評價。
劉歆之才乃是天下公認,也可算是一代宗師級的大儒,其文采可稱是同代人的表率,自然沒有人敢否認劉歆。同時,廳中眾人對林渺稱其為助紂為虐也大感愕然。
白玉蘭對林渺的話並沒有多大的驚訝,只是耐心地等待著林渺說出下文。
“在今文經學之中,百餘年來,成就最高者,莫過於董仲舒大師!”林渺又道。
董儀臉上這才有了半絲笑容,林渺對他先祖的肯定,而且說是成就最高者,這怎不讓他感到自豪?
“董大師的大一統思想實是聚古今之大成,融百家思想而成。其實,孔子、墨子、孟子都曾有過這種新的一統意識,梁襄王曾問孟子:‘天下烏定乎?’孟子說:‘定於不嗜殺人者能一之。’這個‘一’便是大一統,只是那時仍沒有董大師這般明確地提出。雖然這種思想只是迎合了帝皇掌權者,但是這也是人民的需要。惟天下一統,施政者仁,才能讓百姓免受戰火之災,安居樂業。惟道德倫理一統,方能使百姓、官吏相敬相愛,和睦不相侵犯,使天下得以太平,生活得以安穩。所以我很敬仰董大師!”
林渺侃侃而談,只讓所有人都目泛奇光,雖然林渺仍未完全解釋自己的立論,但他從剖析別人思想入手的敘述方式卻吸引了所有人的註意力,而且剖析之精辟便是那些看不起今文經學的人也無法反駁。
林渺的評析客觀而切實,又引孟子與梁襄王之對話,更說孔子和墨子也曾有過這樣的意識,這話也並不假。而林渺將董仲舒比孔子、孟子諸人,使得董儀心中更是歡喜,對林渺好感大增。
白玉蘭的眸子裏閃過一絲異樣的神彩,林渺那種傲然而灑脫的神態與那深邃又似乎帶有野性的眼神,讓她內心莫名地為之顫動。她倒希望林渺快點說出自己的高見,同時又覺得林渺有些像某個人,可又說不明白。
鄧禹也微訝,林渺的陳述比他想象的還要精彩,便是他也忍不住想知道下文,看林渺怎樣把話題引述過去。
“董大師的大一統思想確實是不朽的思想,這一點在他的《春秋公羊學》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大師在向武帝獻策時曾說:‘《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理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法制多變,下不知所守。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統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不知大家是否讀過這段話?”林渺突地問道。
董儀點頭,同時也有數人點頭應和,因為這段文字只要是崇尚今文經學者,都必讀。
“如此說來,何以林公子認為今文經學是抱殘守缺、目光短淺呢?”有人問道。
“每家學說有其利也有其弊,包括董大師的《春秋公羊說》,諸位若讀過《禮記·中庸》,應知其中有:‘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日月之代明,萬物並孕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教化,以天地之所以為大也。又曰:惟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智……薄博淵泉,而時出之。薄博如天,淵泉如地……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這之中的大一統思想,把‘大’神化了,董大師也不免未曾摒棄這個神化的思想,不只是把皇帝當權者神化了,亦把它的道德規範也神化了。當然,這種思想並沒有錯,但由這種神化的精神所引出的東西卻成了問題。”林渺端起茶杯輕啜了一口,神態有種說不出的優雅,倒似乎他此刻已成了一代大儒,正在教化眾生,正在傳道授業。
眾人全都默然傾聽,林渺這種信手拈來的引用再加上其抑揚頓挫的聲音,配以沈穩而傲然的表情,使人對其思想有種深信不疑的感覺,覺得他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至理而無可辯駁。
“那林公子所稱引出的弊端又是什麽呢?”董儀心情也平靜了下來,因為林渺所說確實是事實,而所引用之話他也並不陌生,其中思想亦確如林渺所說,但他並不認為有什麽錯,在他眼裏,君權至上,神化又有何不可?
“這種思想神化對於一統只有利而無害,使人們更擁君、擁政,會使天下政局更穩,但是一種思想如果神化,只會使他更易引入歧途,易生出虛無飄渺之學說,一旦學說脫離了實際,往往會誤導人們走入一種死胡同,而今文經學的信徒們卻茫然不覺,盲目地信奉師法、家法,也使其思想脫離實際越來越遠。比如,最初董大師的大一統思想只是想用以鞏固皇權,安寧天下,可後來學習者卻忘了經學本身的宗旨,一味尋求經學文字之間的意義,且眾說紛紜,以至於現在的今文經學,一味地繁瑣說經,一經說到百餘萬字,少也有數十萬字,令人生厭。這使神化的思想更為虛渺,什麽求雨呀,止雨呀,更有甚者,以孔子名義胡亂捏造……這些從實際之中不難看出,朝中提倡今文經學者無不是吹捧阿臾之輩,他們已無法在思想上真正像董大師那樣開創一派,只好撕下臉皮做些讓人唾罵之事,而今文經學也是在他們手上不斷糟塌,實在是讓人為之惋惜!”林渺悠然嘆道。
這番話只讓在座的每一人都大為動容,雖然林渺的立論並不全面,但其就事論事、舉出實例也使人無話可駁,而且,他並不是全面駁斥今文經學,而是指出這只是今文經學學者的過錯,使人感到林渺評斷中肯而又不是刻意攻擊,連董儀也為之心服。縱觀今日之世,今文經學的儒生無什大成之人,可見其末落之勢,他也不得不承認林渺一針見血的評論。
“林公子認為今日之今文經學是虛無之學了?”有人問道。
“也不全如此,但大部分已是如此了,其經文繁瑣,卻無多少實質的東西,劉歆所說:‘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我已在今日所著之今文經學之中找不到新東西,而景帝大會白虎觀,正是總結今文經學的大好機會,但今文經學的博士和儒生竟沒有人能把這個任務承擔起來,這難道說不是一種悲哀嗎?難道不可以說明什麽嗎?”林渺反問道。
廳中眾人頓時啞口無言。
“好,好……”鄧禹首先拍掌讚道。
白玉蘭和小晴也鼓掌附和,廳中另有幾位崇尚古文學的大儒也頷首稱好。
“聽林公子一席話,實在是暢快之極,若有機會,還請林公子和鄧公子前往老朽府上一座!”一名與董儀並座的老者捋須歡笑道。
“鄭老莊主客氣了,鄧禹若有時間定當拜訪!”鄧禹客氣地拱手道。
林渺亦連忙稱謝,他其實對廳中之人都不甚熟悉,只好唯唯諾諾地應稱。
白玉蘭見他那樣子,差點笑出聲來,忙介紹道:“這位是聞名南陽的大儒鄭芝先生,乃前朝大學士。”
“噢,久仰久仰。”林渺恍然。
“不知林公子師法何家呢?”鄭芝客氣地問道。
“晚輩自幼隨父讀過幾本聖賢書,應算是家傳之學。”林渺客氣地道。
“不知令尊大人是……”鄭芝又問道。
“家父乃市井小民,說出來先生也不會知道。”林渺坦然自若地笑答道。
“那林公子可聽說過‘林策’其名?”鄭芝突然問道。
林渺一震,有些訝然,回答道:“正是家祖父,難道與先生曾相識?”
鄭芝笑了笑道:“難怪林公子有如此才情。不錯,老夫確實曾與令祖父有過兩面之緣,最後一次相見是令祖父去參加百虎觀大會之前,我曾向他求教。後來令祖父去參加白虎觀大會後,便再無緣得知其下落,卻沒想到今日遇上故人之孫!”
“哦,原來令祖父當年也曾參加過白虎觀大會。”董儀和在座的諸人皆大訝,包括白玉蘭,但惟有林渺苦笑,他可不知道這些,他生下來才五歲,爺爺便去世了,父親也自那時開始消沈,仕途不得志,家業被敗,他也便開始了痛苦的童年。對於祖父的往事,他只是偶爾從父親口中聽說一些而已。
白玉蘭得知林渺的祖父曾參加白虎觀大會,自不再懷疑林渺的才學,卻不明白為何林渺會出身市井,按理應該是書香門第才對。對於這一點,不僅是白玉蘭,便是鄧禹也感訝然,知道原因的只有林渺自己,因為他對家庭的沒落感受最為深刻也最為直接,但他卻不會將之告訴這裏的任何人。
鄧禹僅知林渺生在天和街,其父為一窮儒,倒沒有料到其祖父也曾是顯赫一時的大儒。要知道,當年能夠參加白虎觀議事之人都是德高望重、才氣聲名遮蓋一方之儒士,因此林渺雖家境沒落,但其文化底蘊仍然存在。
[註:漢景帝時大會白虎觀,在近兩百年後,由古文學者班固整理,寫出了《白虎通》,把今文經學系統地作了總結。而此時已是在東漢章帝之時,章帝於建初四年,“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深同異,連日乃罷,肅宗(章帝)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白虎觀議奏的規模和經歷的時間,都要超過石渠閣議奏,但這卻是第二次白虎觀大會。]
第 一 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